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卷 风云乱 第764章 逼迫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乌海之战几乎没有任何可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两万鞑子完全是以一种拖延时间送死的态势正面迎敌,面对明军的凶猛攻势,结果可想而知。

大明史官们对这场战斗的记载也仅限于寥寥数语:时镇国公挥师夜半攻乌海,天明时告破,戮贼寇八千余,俘五千余,余者逃散。贼首畏战,逃往杭锦据守。

有谁知道,这寥寥数语的背后隐藏着多少血与火的故事,掩盖了多少惨烈和恐惧。亲身经历此战的人能清清楚楚的回忆起当晚的厮杀:乌海万户总管博尔金率两万鞑子兵像是赴死一般迎着明军的火箭炮的轰击冲上去,他们和江彬所率的前锋军交手之后,四五万兵马胶着在一起,在乌海的城墙下,毡房侧,巷弄边,树林旁拼死砍杀的情景,让事后经历此战的生还之人依旧不敢回想。

鞑子兵的悍不畏死大大出乎了明军上下的预料,即便是战斗一开始,宋楠便得知了把秃猛可率数万骑兵撤出乌海的消息,但面对这两万作为炮灰的鞑子兵,此战的取胜依然毫不轻松。

这让宋楠对鞑靼人的作战有了彻底的改观,自从到西北与把秃猛可交手,乃至长城隘口以两万余明军活生生将长城内外的十余万鞑子兵马切割开来之后,宋楠对鞑子兵的战力从内心里很是不屑。但经过这次乌海之战后,宋楠意识到,鞑子兵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何其悍勇,他们爆发出的战斗力让人惊讶。

但无论如何,薄雾弥漫的清晨,乌海城头黄龙旗和宋字帅旗迎风招展,尽管鞑子兵悍勇异常,乌海镇依旧易手,成为大明朝百余年来第一座被攻下的鞑靼城镇。某种程度上来说,攻下乌海的象征意义要远大于实战意义。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gaysay.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