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62章 废除科举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战争时期属特别时期,大权在握,好多事情可以从权处理,再者战争能够转移人们的注意力,人们都去关注战争的输赢去了,只要打赢了,无论你做过什么,他们都会认可,都认为你是对的。

有一条关于改革的历史规律,那就是任何一位改革家要想推行改革,必须要和守旧势力进行一场殊死搏斗。人们都有一种习惯,那就是习惯于旧有的生活方式,很难一下子接受新的生活,无论你的改革主张是多么正确,可以说主张越正确,遇到的阻力越大,这是造成好多改革家总是为他同时人所不齿的原因,而历史却恰恰相反,认可他们的行为。

对于那些既得利益者来说,他们更是不能容忍改革,那会损害他们的利益,这点在历史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商鞅变法就连秦国的太子,后来的秦惠文王也来反对。当秦惠文王看到商鞅改革带来的巨大好处时,他又积极维护起来,并没有因为商鞅割了他老师的鼻子而废除“商君之法”。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李隽才决定趁这段时间对南宋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李隽相信等到战争不再吸引人的时候,人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内政上来时,那时他们方才发现一切都已经改变了,他们已经适应了改革,他们过上了更加幸福的生活,就不会有对改革的抵触,只有对改革的认可。

现在,李隽不得不对改革阻力重新审视了,因为他遇到了空前的压力。到现在为止,李隽对南宋的改革是全方位的,进展也还顺利,阻力虽有却没有这么巨大。唯有他对教育的改革却遇到了出乎想象的阻力,这阻力不是来自于其他,而是来自于儒生们的反对。

儒家自从汉武帝独尊之后,一家独大,儒生们更是自以为是,以为读了点“圣贤之言”就了不起了,就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了,以为自己就才堪经国了,历来是不把其他学派、学说放在眼里。对于别的声音往往扣上一顶异端邪说,邪辟之言之类的大帽子,行打压之实。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gaysay.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