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卷 前奏曲(中) 第153章 战争杰作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1934年3月,随着第一批BT-7快速装甲机兵的入役,苏联国防委员会便立即下达了开发下一代新式机甲的指令。

哈尔科夫“火车头厂”受命进行相关开发工作,总设计师柯锡金在当年年末便向委员会递交了第一个木制模型,然后于36年中旬造出第一台样机,也就是赵舰眼前这台代号“A-20”的妹子型机甲。

本着对这台心血之作的严格要求,柯锡金自然不满足于只在国内的试验场做普通测试,因此特意申请将样机带到战场进行实战检验,而他本人也跟着来到了西班牙。

值得一提的是,苏联人出于安全考虑,在运输船的选择上,很无奈的PASS掉了西班牙和自己的货船,选择了赵舰的船队!

A-20在设计之初,是以开发惨遭“腰斩”的BT-1S机甲为基础改进升级而来,而BT-1S在某种意义上则可以看做是BT兽型系列的“直立行走版”,拥有“人、兽”两种行走模式。柯锡金以此为基础,融入了自己的设计理念。

柯锡金始终认为,使用“避弹外形”要比单纯的增加装甲厚度更合适。因为增加装甲厚度势必会造成重量增加,导致机甲的速度降低,而避弹外形则可以通过调整装甲的形状和角度,在不增加多少重量的前提下,提升机甲的防御力。

因此A-20虽然比BT-7要稍微慢一些,但也有65公里的最大时速。

别看A-20的主装甲板厚度只有20毫米,似乎比13毫米的BT-5和15毫米的T-26强不哪去,但其胸部装甲的32度倾斜角使其具有了等效于40毫米的防御能力。

这个厚度已经超出了德制PAK35型战防炮在100米距离上的最大穿深35毫米,只要别让对方找到垂直攻击的机会,A-20的防御在当下的陆地战场上可以说是无敌的存在!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gaysay.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