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 止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迩英殿,偏殿。

赵煦看着苏轼,对这个大宋的文化偶像非常景仰。

普天之下,包括司徒在内,都在为赵煦的大婚做准备。

举国大庆的时候,苏轼连续的三道奏章,让朝廷倍感不安。

听闻学士有名爱妾朝云,评断他“一肚子不合时宜”,如今看来,的确是够中肯。

不过赵煦并不生气,他好奇的是,以大宋如今三亿五千万贯以上的岁入,为何在大苏眼里,却还有那么多嗷嗷待赈的百姓?

大苏道出了一个让大宋老百姓痛苦已久的问题——积欠。

积欠,就是老百姓们欠朝廷官府的钱粮。

这部分钱粮产生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部分就是正常的两税,诸如灾荒,如果没有严重到需要朝廷免除两税的时候,是一样需要上缴的。

但是如果上缴,老百姓就留不下存粮和种子,地方官力求“安静”,害怕影响政绩,往往不予上报,只让老百姓“宽展”到下一年上缴,这就形成了一种“积欠”。

第二部分就是“扑买”,大宋很多资源,如码头、矿藏、酒坊、冶坊,很多属于国家所有,百姓承包,每年都要缴纳“榷课”。

但是做生意一定有赚有赔,比如苏油刚穿越过来的时候那次淯井盐户逃亡事件,就是因为资源枯竭而榷课不止,造成了百姓欠下官府太多榷额,偿还不上只好逃亡。

第三部分就是“官物”,朝廷征收的物资,需要百姓送到征收地,才算是完成,如果半路上遇到洪水暴雨造成了损失,就要算在老百姓头上,需要赔偿。

还有一种“官物”,就是贫户的种子、农具、耕牛甚至土地,或者完成役务运输的骡马,贫户自身没有,往往需要向官府借。

如果遇到灾荒比如洪水,或者骡马耕牛染病而亡,这些东西也是要赔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gaysay.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