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039章 此一时彼一时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仔细想想,古代的河流、沟渠里的小鱼、小虾可不少。

只要是水田灌水,必然会有鱼和虾进入稻田里,所以古人对稻田鱼并不陌生。

宋代稻花鱼已经是佳肴,不少诗词里都提过。

曹魏时期好像川蜀之地就有过这种鱼和稻混养的先例,之后云贵、闽广之地也多有记载。

京畿周边从元代郭守敬开凿通惠河之后,京城附近慢慢出现大量的稻田。

有歌谣云:京西稻米香,炊味天知晌,平餐勿需菜,可口又清香。

这还是通州,清代明确记载着京城昆明湖周围就有一千多顷,也就是超过10万亩稻田。

稻花鱼就有了足够的先天条件。

试着问了问贾琏和贾珍,京城附近果然有大量稻田,不说万顷,几千倾也就是几十万亩还是有的。

如此一来还真有一点可行性,但想大规模推广,却根本不可能。

可这其实是好事。

上等、中等的好田基本上都在权贵和乡绅手里,这些人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用几亩地实验的话,失败了影响也不大。

也避免了穷苦人家大量破产。

10个、100个愿意试试的乡绅中,只要成功一半,那就是功德无限。

而且人家成功了,你却没成功。

以古代的舆论和士林风气,绝不会去骂自己这个发明者,而是嘲笑那些失败者太蠢。

石仲魁立马决定还是自己花钱买点田地,做实验,一旦真的成功了,对科举之路和今后做官绝对有益。

第二,古代因为田地的肥力不够,插秧可不会像现代那么密集。

这就给稻田养鱼提供了条件,养鱼也能肥田,减少害虫。

加上小农经济人力不值钱,在现代精心照料成本太高的缺点,在古代根本不是问题。

还不用担心农药对鱼不利。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gaysay.com

(>人<;)